信息技术学院拍摄防校园欺凌微电影《阳光之下》
作者:苏诗宇 时间:2024-05-21 点击数:
为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校园欺凌等危害,提高防范意识与抵制能力,信息技术学院师生携手录制有关校园欺凌的微电影——《阳光之下》。
该微电影讲述张丽被小莹等同学造谣,导致同学孤立、歧视她,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,重回阳光之下。
身体欺凌:一群学生对一名弱势学生进行推搡或殴打,或利用身体上的优势对其他学生进行性骚扰或勒索,要求他们服从或做出某种行为;甚至原本无害的恶作剧逐渐升级,变成对学生进行暴力行为和身体伤害,使受害者遭受双重打击。
面对身体欺凌,首先要保持冷静和勇敢,不能惊慌失措或过度害怕,尽量保持镇定以便应对欺凌者的行为,并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。
言语欺凌:学生散布关于某位学生的虚假传言,破坏被害者的声誉和人际关系;也有学生威胁要公开某位学生的隐私或秘密,以达到某种目的。
校园欺凌具有反复性、长期性的特点,不及时处理很有可能导致更持久、更严重的欺凌。面对言语欺凌,要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减少谣言的传播,同时自己也不应因为有传言而变得自卑孤立,增强自信,积极乐观的生活。
关系欺凌:学生因为外表或个性与主流群体不同,遭受其他学生的冷落和排斥;也有学生在全校师生面前对其他学生进行公开羞辱和侮辱,严重影响其在校园内的声誉和自尊心。
不要因为遭受欺凌而责备、孤立自己,努力保持与同学和朋友的友谊,发现自己的闪光点,树立信心,多交一些好朋友。
网络欺凌:学生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恶意言论和图片,对其他学生进行侮辱和嘲笑,导致受害者在校园内受到众人嘲讽和排斥;也有学生利用舆论或社交网络对其他学生进行负面宣传,导致其声誉受损。
对于网络传播造成的谣言,不能回应攻击,必须回应或发表声明时,确保自己的语气冷静、客观和专业。避免使用攻击性的语言或情绪化言辞。
偏见欺凌:学生因为某位同学信仰特定宗教,遭到其他学生的歧视和侮辱,甚至被排斥在学校活动之外,造成他情绪低落和自尊心受损。
遭受欺凌往往不是被欺凌者的过错,首先要建立自身的自信,宗教信仰自由的观念。同时与老师或家长倾诉所遭遇经历,寻求认同。
(撰稿:苏诗宇;编辑:于雯;审稿:朱少帅)